首页 > 理论研究> 党史纵览 > 中国农工民主党早期的军事路线在四川的实践研究
中国农工民主党早期的军事路线在四川的实践研究
来源:农工党四川省委   发布时间: 2020年06月08日   

一、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变革命,背叛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和新三民主义,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并大肆屠杀爱国人士。

大革命的失败、南昌起义的成功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早期领导人也在认真总结和思考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帝反封建、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救国图存之路。对毛泽东关于不能被动挨打,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的观念也非常认同。

在这种背景下,第三党负责人谭平山(邓演达当时在国外)认为:我党必须有自己的武装队伍支持革命、保护同志,才能有力地打击蒋介石背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屠杀迫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行为。通过充分考证,他认为“四川乃天府之国,可进可退”,可在此建立武装革命根据地。

1929年夏天,谭平山派原国民革命军武汉政治部秘书、邓演达的亲信孙靖华(又名孙侠夫)到成都,任岷江大学任文哲系主任,与四川省党部主要负责同志共同筹划此事。

二、“文斗”还是“武斗”----内部矛盾的产生

孙靖华到四川后,公开身份是岷江大学文哲系主任。期间,他利用岷江大学教师的身份,通过授课的方式积极宣传革命理论,培养革命新生力量。同时,在成都开办了晨曦书店,希望将书店建成一个宣传口和秘密联络点,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当时在川的主要负责人是黄子谷。黄子谷当时在第三党担任中央委员兼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曾任《四川日报》董事长,"黎明社"早期创始人之一,《庸报》的主要创办人,岷江大学的创办人和校长。黄子谷创立岷江大学的初衷是为建活动基地接纳安置大革命失败从武汉、重庆撤退于成都的人员.由于黄子谷的倾力经营,当时的岷江大学在川的影响力仅次于国立成都大学,是革命人士重要的掩护场地和活动中心。黄子谷当年曾以邓锡侯代表的身份在李宗仁陪同下,上庐山面见蒋介石,为四川的军阀邓锡侯、田颂尧争得到了国民革命军等二十八、二十九军军长职务,他的胞兄黄隐又是当时的成都市市长。由于黄子谷的这种身份,第三党在川的发展受到了很好的庇护。第三党省党部就设在岷江大学,重要会议均在黄子谷家中举行。

第三党四川省骨干力量大部分是岷江大学的教职员工,以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在政见上主张扩大宣传,储备力量,以待时机。他们认为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武装斗争,会影响第三党在四川的根基,弄不好会招致“灭顶之灾”。当前的主要工作应该是以岷江大学为基地,利用“黎明社”、《庸报》等咽喉,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组织民众团体,开展反蒋活动。

孙靖华与黄子谷等人明显不同。他是一个有着丰富武装斗争经验,骨子里渴望通过武装革命暴力救国的热血青年。早年间,孙靖华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1924年,孙靖华到广州参加革命。1926年,从广州随军出师北伐,到达武昌时遇到敌人负隅顽敌,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敢死队”,由地道攻入武昌城中,促使北伐军顺利进入武昌和汉口,收复了租界。1927年,孙华靖又奉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之命,回广州参加东路军北伐,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第二师担任政治部主任,经福建、浙江、进入江苏镇江市,收回了镇江的英租界,渡过长江打到了扬州。后来,又在南昌参加了八一起义。随后,他转战福建,因右脚膝盖中弹受伤才被迫离开了战斗前线。

这么一个人是不可能满足于发传单写稿子搞教学的。他力主武装起义,想在农村搞一个据点。由于孙华靖不是第三党四川省委成员,于是他让与他主张相同的省委委员文光甫向省委会提出这个意见,遭到了省委会其他几位委员的一致的反对。其中,省委委员周澄波反对尤为激烈,并以个人名义向党中央写信反映了这一意见。

省委会的反对并没有改变孙华靖的意愿。他继续与文光甫一起考察成都周边的地形,筹划购置枪支和拉拢队伍,积极筹备武装斗争。不久后,孙华靖就和文光甫等,利用原来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的关系,购买到了一批枪支弹药,藏在黄子谷家,希望在温江、郫县、崇宁、灌县一带发动农民武装起义。经勘查,孙靖华等觉得四川灌县和阿坝交界的龙溪乡处于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过渡带,进可攻退可守,位置隐蔽,离省会城市又不远,是适宜建立武装根据地的地点,于是召集二十余名岷江大学师生和从其他起义失败后聚集的革命进步人士,在龙溪的广福寺、雷家官店、马家店驻扎下来,在当地进行群众宣传工作和军事操练。

三、起义前夕----痛失两名主力

1930年初,孙靖华认为时机成熟了,为避免其家人因起义失败遭到牵连,孙靖华写信让他的妻子戴淑霞来川。321日,戴淑霞来到成都,据说她带有一封信,是邓演达写给黄子谷和吕一峰的(没有人看过信),还告诉孙靖华:周澄波向中央告了他的状。

第二天晚上,孙靖华离奇暴殁。有传说是自杀的,也有人说是被害,成为当时我党的一个疑案,一个迷。孙靖华在武装起义前夕离奇死亡,一同筹备起义的文光甫怀疑内部出了叛徒,并将怀疑对象锁定为省委委员周澄波,因为周澄波一直对龙溪暴动持反对意见。

孙靖华的暴殁激起了岷江大学一批革命热血青年的激愤,出于对周澄波的怀疑,他们决定先“处决”周澄波,再行起义之事。文光甫安排了两名学生,以省委会开会为由,将周澄波骗至成都。行至锦江河边,接他的两个学生说会议地点临时变动,将他带到杜甫草堂附近并将其杀害。

后来经过调查了解到,当时的四川军阀刘文辉忌惮第三党在川实力,为了掌握第三党在川活动情况,派人伪装进步人士,打入我党内部,接近孙靖华,并得到了孙靖华的信任。并做出指示:“拉得过来就拉,拉不过来就整垮。”孙靖华应该是被敌人暗害的。

龙溪武装起义前夕,我党即痛失两名爱将,甚为可惜。

四、一场扼腕夭折的革命斗争

孙靖华和文光甫初步的计划是先将温江一股土匪带到山里集结,再策动二十八军邓国璋叛变,一同前往松潘,对外以“汉军第三路司令部”名义作掩护,建立根据地,从事武装斗争。

为了应对孙靖华的突然离世,继续召集武装起义力量,文光甫推荐孙靖华的妻子戴淑霞为起义队伍的领导人。在岷江大学召开誓师会后,戴淑霞、熊公弼、钱骏声、王建凡等带领岷江大学学生数十人,先行到达龙溪,准备等待时机成熟即召开武装农民大会,发动起义。

时任龙溪分县署知事杨宝臣为人庸懦,对这支驻扎半年的外乡人队伍早已心生芥蒂和恐惧。于是,他暗中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灌县驻军旅长龚谓清。起义发动前夜,龚谓清旅突然包抄围剿了这支队伍。围剿过程中,除了林秉文等从干沟向山里成功逃跑、熊公弼回成都不在当地外,戴淑霞、文光甫及二十多名学生均被当场逮捕,其余人在混乱中逃散。

一场筹谋半年多的起义,就此扼腕夭折。

五、意义

龙溪武装斗争,是农工民主党早期的军事路线在川的具体实践。是由早期农工党四川省委领导的,以培植地方武装革命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为目的的革命武装斗争。虽然以未遂失败告终,但其对后续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次未遂暴动和遂宁大面桥起义,广汉起义等武装行动相互呼应,如星星之火,在川渐起燎原之势,对反动当局起到了很强的震慑和撼动作用,对后续的武装革命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川的开展起到了很强的现实教育和影响作用。

龙溪地方志采访记载,当地百姓流传至今的关于代淑霞(戴曙霞),林秉文,朱次蓉,任炽昌是中共地下党的事迹,充分证明第三党(农工党前身)当时的武装队伍,是一支深受人民欢迎的队伍,是一支革命的队伍。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共产党员和革命进步人士惨遭大肆屠杀的情况下,第三党(农工党前身)先驱们在革命道路上积极探索,为民族复兴和抵御外敌舍小义而取大义,尽管道路曲折几经挫败,其勇气和担当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他们中的许多人放弃高官厚禄和安逸舒适的生活,冒着杀头的危险,坚持信仰,在学运、军运、工运,农运中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相互支援,并肩战斗,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历史见证。他们在斗争中尽管还有比较幼稚的地方,仍不失那个时代的光辉。(农工党成都市委会都江堰市总支 王敬平)

参考资料:

1.《四川第三党的建立与消亡》

2.《灌县龙溪乡志》

3.《四川近现代人物传》

4.《崇州地方志·人物·周澄波》

5.成都市档案馆民国档案

6.戴淑霞回忆录

7.黄子谷回忆录

8.黄君奎回忆录

9.对龙溪乡耆老的采访


版权所有: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 © 2019-2024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8楼 邮编:65003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6623号-1
技术支持:云南启享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 © 2019-2024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8楼 邮编:65003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6623号-1
技术支持:云南启享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