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 搭建协商平台是政协作用发挥的重要抓手
搭建协商平台是政协作用发挥的重要抓手
编辑:李欣谕   来源:农工党云南省委   发布时间: 2020年08月28日   

搭建协商平台是政协作用发挥的重要抓手

农工党云南省委主委  张宽寿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20日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的光荣使命,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人民政协要履行好职能,践行使命担当,就必须把搭建协商平台作为一项重要抓手。

一、人民政协是我国民主政治搭建协商平台的创新成果

回顾历史,我们便会发现,人民政协本身一开始便是一个协商平台。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各阶层、各领域的662名代表参加会议,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宣告新中国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为协商民主在国家层面运行提供了组织机构和制度平台,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周恩来当时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既然是这样一个组织,就不应该开一次会议就结束,而应该长期存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但人民政协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根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继续存在,通过协商国家建设中的重大举措,协调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更加广泛更加健全。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协商民主由政治领域扩大到社会领域,政治协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上表明,人民政协从创立之初就是一个根据中国实际而搭建的协商平台,又在70年发展历程中不断丰富协商手段和协商途径,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是对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这也决定了其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必须积极搭建平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为国家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二、搭建协商平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人民政协的必然要求

(一)实现协商民主需要搭建协商平台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点决策前及决策实施过程中,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民生问题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达成共识的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民主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党的群众路线同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政协的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相互妥协的利益博弈,是各种社会关系沟通协调的过程,也是社会日趋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代议制民主体制下,公民只有选举权却没有决策权。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的有益补充,可以弥补代议制民主公民参与性不足的缺陷。与单一的行政命令相比,协商民主是在理性、包容条件下的平等对话,淡化了权力的冷漠僵硬,以温和柔性的治理方式,通过情感交流与彼此对话沟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从而做到求同存异、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政协作为专门的协商机构,要把人民民主的真谛落到实处,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民主协商,通过搭建常态化、多层次、可操作的协商平台,使各阶层、各领域的合理诉求能够有序发声,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生活,同心协力把共同面对的问题解决好、把事情办好。

(二)思想引领、凝聚共识需要搭建协商平台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国各族人民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共同奋斗目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体制全面深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矛盾和问题明显增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要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科学发展,就必须要加强思想引领、统一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就必不可少。人民政协要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必须看到,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其内部亦是多元价值观分歧、多元利益冲突的各种利益关系的综合体。因此,政协要积极搭建协商平台,让社会各方可以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理解,达成相互妥协,有效消除社会怨恨心理和抵触情绪,积极化解矛盾减少冲突,从而增进社会团结、凝聚力量谋发展。

(三)时代发展需要搭建协商平台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迁,我国已形成利益多元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各方都有各自合法的利益诉求需要表达、尊重和保护。协商正是各方政治力量、各界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合法途径,协商主题不是零碎的个别问题协商,而是关乎国家大政方针,关乎国家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是参与广泛性、民意广泛性和目标一致性的统一。社会各界的政治参与,是执政党实现政治动员、体现政治合法性的需要,更是社会各界的利益参与、公共参与和政策参与,是公民及其代表关注自身利益进行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对国家和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而进行的政治参与,其基本目标在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而促进政策完善、时代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的协商民主,多属于导向型民主,即执政党和政府通过公开听证、协商对话、决策咨询、媒体讨论以及收集网络民意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最大程度整合多元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再通过汇集、分析各种意见,协调兼顾各方利益,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作出科学、有效、能得到公众拥护的决策。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从实践中发展出来的非常成功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导向型民主的有效开展,要求政协必须紧盯时代发展,广泛了解民意,根据时代发展大势、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民生普遍诉求等时代要求,积极搭建多方协商平台,共同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想办法、谋出路。

三、人民政协搭建协商平台的多维路径

(一)用好政协传统协商平台

经过70余年的发展,政协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化、常态化的传统协商平台。如全国政协开展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有: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政协党组受党委委托召开的座谈会,以全国政协名义召开的专题协商会,秘书长会议,各专门委员会会议,根据需要召开由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各界别代表人士参加的内部协商会议。协商内容主要有: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地方各级政协的传统协商平台与协商内容,与全国政协一脉形成,都在各地的民主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新时期要继续发挥好这些平台在协商议政的作用,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新方位新使命,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质量与实效,推动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各个协商平台的作用。要切实提高民主协商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确保中共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政协工作中,同时也确保促成社会各界的声音与诉求可以纳入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之中,实现政协搭建平台、促进沟通、共谋发展的目的。

(二)发挥优势搭建多样化协商平台

政协章程规定,政协全国委员会由党派、团体、界别及特邀四个方面、34个参加单位的2000多名委员组成。其中,党派有中国共产党和8个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团体有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全国青联、中国科协、全国台联、全国侨联及对外友好团体和社会救济福利团体等;界别有文化艺术界、科技界、社科界、经济界、农林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少数民族、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宗教界;特别邀请人士主要包括来自部委、军队、省市及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地方政协的组成,一般与全国政协的组织构成大体相同,只是规模小一些,参加单位少一些,主要反映当地社会各界构成的特点。

政协的构成,体现出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在“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方针下,尽最大可能地把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代表人物吸收进来,达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目的,并在共同政治基础上“求同存异”。同时,人民政协以党派团体为基础组成,各民主党派可以政党名义在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促进中国各党派间的团结合作,体现出多党合作的特性。

可以说,各级政协均具有人才荟萃、智力雄厚、代表性强、信息量大、位置超脱、视野宽阔、下通各界、上达中央等优势。各级政协要发挥政协办公厅(室)和各专门委员会的机构人员优势,主动熟悉各界别及委员情况,积极整合资源,把充分发挥政协传统协商平台作用与因时就势开创新的协商平台相结合,打造主题多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更广、受众更多的协商平台,为委员履职提供更多沟通交流、建言资政的协商渠道,努力发挥各级政协的最大潜能,共同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围绕国家治理体系搭建专业协商平台

随着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必须通过专业化分工,让专门人才解决专业问题。随着公民素质不断提高,国民对社会治理专业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各级组织部门也强调要加强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但是,专业化人才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更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近年来,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不高导致决策失误的事例时有发生,有些甚至成为被公众质疑诟病的焦点性事件。

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人才多元化、专业化的优势特点,通过协商议政发挥这部分专业人才的积极作用,对补齐社会治理专业化短板大有可为。政协委员有界别,几乎每一个委员都是该界别的精英;民主党派有界别,每一个民主党派都联系着该界别的一部分代表性人士。只要政协加强统筹组织能力,搭好台、选好题,让政协委员中各界别、各领域的专业人士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于党委政府科学理性决策必将提供有益帮助。

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各级政协的工作重心要切实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具体落实到搭建协商平台上,可以围绕全会提出的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十三个坚持”来考虑,如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可以搭建“法治论坛”;围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搭建“经济论坛”;围绕“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搭建“民生论坛”;围绕“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以搭建“生态文明”论坛,等等。依托各类主题论坛,可以联合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精心选题,组织各界别委员深入调研、查找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再通过专业论坛、专题协商会等促成行政部门与委员、专家等社会各方的互动交流,促进不同理念、观点交流交锋交融,共同形成合理的对策方案,实现社会治理的科学有效。

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搭建协商平台上有丰富的经验做法,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时代,相信各级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搭建多层次、多领域、广参与、重实效的协商平台,一定能更好地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各方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张宽寿

单位及职务:云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农工党云南省委主委

版权所有: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 © 2019-2024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8楼 邮编:65003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6623号-1
技术支持:云南启享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 © 2019-2024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8楼 邮编:65003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6623号-1
技术支持:云南启享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