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理论> 理论学习 > 落实农工党三项基本任务路径探索
落实农工党三项基本任务路径探索
编辑:杨伊琪   来源:徐志娟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4日   

摘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农工党肩负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履行职能、服务大局”和“推进自身建设、赓续优良传统”三项基本任务。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项基本任务的重要性和具体落实措施,分析农工党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政治优势和社会作用。

关键词:农工党;新时代;新征程;基本任务;凝聚人心;

引言: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之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农工党提出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履行职能、服务大局”和“推进自身建设、赓续优良传统”三项基本任务。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这三项基本任务的内涵及其落实策略,以期为农工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性及落实措施

(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内涵

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是指通过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增强全体党员的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保障。这一过程不仅是思想上的统一,更是行动上的一致,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和引导,确保党员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行动上步调一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这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提供了理论指导。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农工民主党共有党员9600多万名,党组织覆盖了全国各个行业和领域。如何让这庞大的党员群体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新时代农工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具体落实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首要任务。通过定期开展党内学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一直以来,农工党通过定期开展党内学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农工党各级组织通过专题讲座、集中培训和读书会等各种学习形式,深化党员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这些学习活动覆盖了大量党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不断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健全党内组织生活

完善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增强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促进党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数据显示,健全的组织生活能够显著提升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参与积极性。例如,安庆市宜秀区在推行“三会一课”制度后,支部会议出勤率由原来的不足60%提升到95%以上,党员对支部活动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3.提升党员素质

在提升党员素质方面,农工党通过培训和教育,增强党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示范作用。近年来,农工党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大量的党员培训班,内容涵盖党史学习、政策解读和业务技能等多个方面,使党员不仅在思想上坚定信念,在工作中也能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注重基层建设

加强对基层组织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基层农工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基层农工党组织是农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农工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农工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通过对基层农工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基层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以上措施,农工党能够不断增强党员的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保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不仅是农工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重要任务,也是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二、“履行职能、服务大局”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履行职能、服务大局是指农工党要充分发挥其参政党的职能,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不仅要求农工党在国家重大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还需要其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中展现自身的政治和社会功能。

农工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重要参政党,其职能包括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社会服务。参政议政是指通过提案、议案和建议等形式,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政治决策,反映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民主监督是指通过政治协商、调查考察、专项监督等方式,对政府和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社会服务是指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特别是在医疗、教育、环保和扶贫等领域,为广大群众提供帮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参政议政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为 “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主要实现渠道为做好参政议政课题调研工作、参加专题协商、提交提案、大会发言和交流材料、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建议专报等,这不仅是农工党履行参政党职责的具体体现,也是其发挥政治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民主党派调查研究责任重大,其调研成效决定着履职成效,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形式,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农工党能够了解社会各界的实际需求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社情民意指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通过收集、整理和理性思考,剖析它出现的原因,分析它可能产生的后果,提出解决和应对的措施。反应的问题可以是有关国家大政方针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及重要的意见建议以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突出问题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等。可以通过政协信息的专门渠道把所了解的重要情况和建议“直接”送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案头,供他们进行决策参考。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工作。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案工作也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总体上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提案工作、制度设计有新突破,提案工作在我国政治建设中的定位更加明确,作用更加重要、提案工作开始从数量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二)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职能。按照《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规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政治协商、调研考察、参与党和国家有关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执行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还有受党委委托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专项监督等,在这些工作中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等方式,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监督。

例如,从2021年6月开始,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共同牵头,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开展为期5年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近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发挥专项民主监督独特优势,不断助力长江流域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2021年是第一年,这一年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组织各种形式的实地监督调研45次,向对口省区党委政府共反馈意见和建议250多件,而且通过“直通车”等形式,向中共中央报送专报6份,一系列具体举措,为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了参考,实现监督工作的良好开局。

(三)社会服务

开展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的工作职责之一。近年来,农工党各级组织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既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服务了群众,也树立了民主党派良好形象,特别在医疗、教育和扶贫等领域,为广大群众提供切实帮助,提升了农工党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开展“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是农工党发挥自身界别和特色优势、助推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有益探索,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同时,充分发挥了农工党各基层组织中优秀医学专家的专业特长,进一步加强了上下级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医院学科建设、医生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基层医疗卫生领域更多的帮助。

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界别特色和党员人才智力优势,持之以恒并不断拓展服务工作内容,不断创新服务手段,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散、随机到有计划、有条理、有平台、有品牌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民主党派社会服务之路,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四)科研创新

农工党鼓励和支持党员进行科研创新,特别是在医药卫生和环保等领域,发挥农工党专业优势,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通过科研创新,农工党党员能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农工党党员在某科研项目中,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抗癌药物,显著提高了癌症治疗的效果。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出口到多个国家,为国际医疗事业作出了贡献。农工党还通过建立科研平台、组织学术交流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通过以上具体数据和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农工党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和科研创新等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农工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通过履行职能、服务大局,不断发挥其政治优势和社会作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推进自身建设、赓续优良传统”的具体策略

(一)推进自身建设的必要性

推进自身建设是农工党保持活力和先进性的关键。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确保农工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强大的战斗力。新时代赋予了农工党新的使命和任务,要求其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自身建设不仅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需要,也是提高农工党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根本途径。

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和文化建设,农工党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实保障。只有在组织结构健全、制度完善、人才济济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基础上,农工党才能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强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具体策略

1.组织建设

农工党需要完善党内组织结构,健全各级党组织,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农工党在全国各地设有近5000个基层组织,覆盖范围广泛。这些基层组织是农工党联系群众、开展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不断强化其组织功能和服务能力。

组织建设还包括加强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党员发展和管理制度,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例如,通过推行党员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党员信息的精准管理;通过定期开展党内评议,确保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保持先进性;通过加强对新党员的培养和教育,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2.制度建设

农工党要健全党内各项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制度建设包括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机制,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

具体来说,农工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推进制度建设:

完善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内重大事项的决策科学、民主,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规范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开展党课教育,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和交流。

通过制度建设,农工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3.人才建设

农工党要加大对青年党员的培养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农工党,增强党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人才建设包括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确保党内人才梯队的合理配置。

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班、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例如,每年组织优秀青年党员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

优化人才选拔机制:建立科学、公正的选拔机制,确保各级领导岗位由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担任。

实施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先进、评选优秀等方式,激发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人才建设,农工党能够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文化建设

农工党要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化建设包括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弘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具体措施包括: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组织党史讲座、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馆等形式,加强党员对党史的学习和了解,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每年组织党员参观延安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弘扬优良传统:传承和发扬农工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激励党员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文艺演出等形式,丰富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通过文化建设,农工党能够凝聚人心,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各项任务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农工党肩负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履行职能、服务大局”和“推进自身建设、赓续优良传统”三项基本任务。这三项任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农工党在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通过深入贯彻落实这三项基本任务,农工党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政治优势和社会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菲.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安徽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与赓续路径研究[J]. 巢湖学院学报, 2023, 24(6): 33-38+ 97.

[2]李元旭, 蒋伟琳.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革命文化[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2, 37(1).

[3]谢黎萍, 程焕文, 苏智良, 等. 继承百年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专家笔谈[J]. 图书馆杂志, 2021, 40(7): 0.

[4]张卓, 苏宏元.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百年历程, 动力和经验[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2, 24(4): 1-11.

张芸. 赓续红色基因 承继优良传统[J].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Journal, 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 © 2020-2025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8楼 邮编:65003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6623号-1
技术支持:云南启享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 © 2020-2025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8楼 邮编:65003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6623号-1
技术支持:云南启享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