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理论> 理论学习 >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编辑:杨伊琪   来源:张慧颖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4日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1]新形势下继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实践经验。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2]统一战线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团结统一,是一项基本战略和策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鲜明的政治口号彰显出马克思主义跨越民族、国家和文化的世界眼光,明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合作共同追求全人类共同发展目标。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就根据中国实际,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视角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汇聚了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历史任务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先后建立了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各民族群众、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积极参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共同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提供支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不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征程和大发展,必将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任重道远,立足新时代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生力军、助推器、稳压阀、压舱石”的独特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凝聚社会建设磅礴力量提供基本遵循。

(一)调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积极性、创造,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力军”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民族团结稳定问题面临更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新征程上,如何更好地调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积极性、创造性,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掌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方法,牢牢把握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动权,是当前爱国统一战线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3]。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和其他专业人士,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普遍具有一定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和奉献精神。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组织作用,挖掘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各自领域中的专业优势,鼓励统一战线成员在民族交流、文化融合、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凝聚共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把握统一战线固守圆心、扩大共识的关系,当好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助推器”

遵循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发展规律,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固守圆心,就是统一战线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始终是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扩大共识,就是在固守“圆心”这一政治底线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扩大各族人民形成政治共识、思想共识、道路共识、行动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这是新时代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这就要求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利益与多元价值过程中,不断凝聚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识,找到各族群众“最大公约数”,推进新时代统战工作实现大团结大联合。

(三)发挥统一战线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的独特作用,当好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稳压阀”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地区冲突和国际形势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这个特殊时期更加需要积极发挥统一战线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4]新时代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就是要有效解决人心和力量的关键问题,切实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听取各族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和所联系的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防范化解民族地区各类风险隐患,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推动形成更广泛、更稳定的大团结大联合工作格局,推进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往交流,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文化认同,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信任。

(四)落实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任务,当好促进民族团结“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5]爱国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泛联盟,始终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强调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不同阶层、不同党派、不同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共识,引导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支持,自觉将各族群众理想融入中华民族发展大局,积极投身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汇聚起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通过不断坚持和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任务,牢固架通党和各族人民的“连心桥”。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统一战线,就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汇聚起各族人民大团结大联合的磅礴力量,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一)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新形势下做好一切工作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障,毛泽东曾强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6]尤其在新时代推动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更为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掌握党的民族工作客观规律,把握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正确方向。首先,坚持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这是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形成的宝贵实践经验,是在与党内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深刻认识总结,是在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历史结论。其次,各级党组织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工作内容,贯穿各项工作,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强化党的领导,积极发挥在思想、理论、制度等方面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识的关键作用。最后,统战部门要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尊重并包容各民族多样性是增进一致性的重要前提,充分倾听各民族群众的需求和关切,在不断寻求共同点中逐渐形成和扩大各民族的一致性,从而不断调动各界人士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发挥人民政协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具有联系的广泛性、界别的多样性、活动的灵活性等特点,蕴含包容性、广泛性、参与性的优势,演绎了差异共识的基本理念[7]。一方面,人民政协积极发挥凝聚共识的自身优势。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广泛汇聚党内外、海内外各界人士,为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创造性开展引领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全社会的最大共识。另一方面,人民政协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协商民主水平。协商民主的本质就是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典型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特征,通过选择社会关注高、群众身边事等实际问题,拓展交流平台,增加交流机会,丰富协商手段,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凝心聚力作用。

(三)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8]这深刻揭示了各族群众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识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人们对一项新的理论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才能不断提高贯彻理论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因此,统一战线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升各族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认识。首先,强化自身理论学习,广大统一战线成员首先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学习,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其次,突出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统一战线要关注民族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传承我国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培养各族群众形成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宣传党的百年奋斗在民族地区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9],自觉汇聚起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磅礴伟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4页。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9页。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562页。

[4]《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08页。

[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09页。

[6]《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257页。

[7] 虞崇胜:《凝聚差异共识:人民政协的特有功能和独特优势》,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8年第4期,第54页。

[8]《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人民日报,2023年8月27日,第01版。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45页。


版权所有: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 © 2020-2025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8楼 邮编:65003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6623号-1
技术支持:云南启享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 © 2020-2025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8楼 邮编:65003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6623号-1
技术支持:云南启享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