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社稷,活在人间——学习特园老人有感
编辑:李欣谕 来源:农工党云南省委 发布时间: 2020年10月10日

 “谁似這川北老人风流,善工书善将兵善收藏图籍,放眼达覌楼更赢得江山如画。哪管他法西斯帝压迫,有职教有文协有政治黨团,扺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十月深秋,层林渐染,在雾霭薄幕下的重庆这座新时代的网红城市,第一次看到这幅由民主革命先行者、新中国首任国家副主席张澜先生手书的门联,第一次接触到一段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历史,第一次认识一位功在人民政权、活在人世红尘的历史人物——鲜英老人。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首先要回望来处、了解历史、学习先贤,学习他们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20191023日至26日,作为一名新党员,我有幸参加了农工党云南省委组织的“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培训班赴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习,课程安排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等专题讲座,并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桂园、周公馆、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渣滓洞、白公馆、农工党中央机关旧址等地进行了现场教学,一路走来,睁大眼睛看,第一次接触许多对我来说新鲜的历史知识;用心聆听感悟,一次次刷新着我对眼前这座城市的认知、对先贤们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求幸福而团结合作奋斗所作伟大贡献的认知。重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与推动下,在渝各民主党派积极投身抗战民族事业。现有的八大民主党派中,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以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身之一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都在重庆生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因此堪称民主党派的摇篮。观一叶可以知秋,现场教学环节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特园的光荣历史以及他的主人,民主人士鲜英的人生。他的一生,几乎缩影了清末民国至新中国诞生以来,一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为解答救亡与启蒙的历史命题上下求索不懈奋斗的历程。“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在我看来,鲜英老人更有自己独特可贵之处,不敢说是完人,起码是可爱的人生了吧。

鲜英的经历在中国近现代几乎是绝版的,从经历来看,鲜英横跨军、政、商界,从身份上看,他是做过军阀幕僚的有道之人,他是主持过乡村改造的地方官员,但他更是经营实业支持民主的爱国民主人士。1908年,鲜英军校毕业并加入同盟会,后南下广州参与护国讨袁。五四时期,鲜英办报启智,在重庆筹资兴办《新蜀报》宣传新文化和新思想,该报聘请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人主持笔政,介绍苏联马克思主义,成为不是党报的党报。甚至还突破封锁向当时缺医少药的陕北苏区提供过盐和药品。30年代鲜英弃政从商创办实业,以杰出的经营天赋带动了四川农、工、商的发展,获得了非凡的声望、财富和一方实权,如果这“昨日之种种”有一天成为为民主信仰和革命事业所做的最好安排,这样的人生轨迹是不是很奇妙。“当代孟尝君,是毛泽东主席对特园老人的评价。他与唯一的妻子金竹生女士置业建筑了在现代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特园——这所名垂青史的民主之家。虽然是大户,但鲜家生活却一点也不奢华,鲜英、金竹生夫妇用一生所得,搭上自己的名誉、财富甚至生命安全,一力承担着民主之家正常运转和不菲的开销。当中共中央南方局希望在重庆找一个便于开展统战工作的平台,便于中共与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时,董必武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鲜英和他的特园1938年底,董必武陪周恩来拜访鲜英。当时在国民党的政治高压下,为避免麻烦很多人不愿与共产党接触,更不敢给共产党提供活动场所。因此,周恩来旁敲侧击探问鲜英的态度,没想到鲜英坦然回答说一愿意,二不怕。此后,鲜家私宅特园便成为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活动的主要场地,社会贤达、进步人士开始频频出入。而本文开始提到的那幅楹联就是张澜先生为民主之家而撰、书,可谓这段历史和鲜英本人的真实写照。

“民主之家(特园)的光荣历史,史册上有详细记载,不必一一赘述。其中更有毛泽东的三次拜访。19458月,国共重庆谈判,作为蒋介石三次电请的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当然不宜主动公开与各派人士接触。张澜等民主人士遂建议以鲜英60大寿的名义办宴,邀请毛泽东与各界人士借机会面。830日,毛泽东由周恩来陪同来到特园,毛泽东高兴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了。银髯飘拂的鲜英谦虚地解释民主之家的得名经过。毛泽东说:董老起名,冯将军题字,表老赠联,堪称三绝啊!停了一会,又说: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要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席间,鲜英献上其夫人亲手酿制的具有西充传统风味的枣儿酒。毛泽东尝过之后,连连称好。宴后,鲜英子女请毛泽东在纪念册上题词,毛泽东想了一下,然后用钢笔写下光明在望四字,语带双关,赢得一片喝彩。915日下午,毛泽东第三次莅临特园,与张澜、鲜英作长时间密谈。此后直到新中国建立,特园老人一直为民主运动呼与走,包括策反杨森、挫败反动派爆毁重庆城的计划,从渣滓洞中解救21名政治犯等,在第二条战线上为人民政权的诞生立下殊勋。必须提醒的是,这一切都是在陪都重庆、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老巢、在有白公馆渣滓洞、在特务和白色恐怖横行、在蒋介石毛人凤的眼皮子下做的事。理想信念、大智大勇,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后来动荡的岁月里,鲜家也曾遭遇一门三右、特园焚毁等磨难,晚年更以芭蕉、香蕉树根、枝叶、枇杷树皮裹腹度日,但是这位达观楼的主人、坚定的民主战士,以及他的夫人、子女,从未怀疑过自己一生的付出和梦想,也从未动摇过对光明的信仰。人生三重境,富贵名声易得,当代不少成功人士已经给出太多“成功学”的启示;而不忘初心、毕生为理想奋斗的伟人就不多了;至于从绚烂归于静美,回到最本真的生活,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一个闲人天地外,半轮明月有无间。康庄仍在,不知枣儿酒可温?(赵亚鸣)

版权所有: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 © 2019-2024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8楼 邮编:65003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6623号-1
技术支持:云南启享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 © 2019-2024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8楼 邮编:65003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6623号-1
技术支持:云南启享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