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援非故事
编辑:李欣谕 来源:农工党云南省委 发布时间: 2020年10月16日

 农工党曲靖市委五支部            王莹珏

援非医疗队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在非洲软实力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在增进中非传统友好关系、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庆祝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9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我倍感欣慰和骄傲,和大家分享一点我在援非期间的故事和感受。

2018年4月,得知中国第19批援乌干达医疗队将从曲靖市选拔队员,我便积极报名参加,在通过业务选拔、组织筛选和外语能力测试等考核后,我终于成为了医疗队的一员,在队内担任翻译一职。2018927日,挥手告别依依不舍的家人朋友,伴随着身后声声“保重”的关切之声,告别依依不舍的家人朋友,我们一行九人踏上了由昆明出发、跨越一万多公里的非洲征途。从到达恩德培机场经过简陋的机场航站楼办理入境开始,身边簇拥的是衣着鲜艳、发型奇特的当地人,充斥着耳膜的是嘈杂的本地语言与奇特腔调的英语。从机场到坎帕拉市的路上,道路两旁的风景恍惚间像是回到了云南的某些村镇,但路边头顶着各种杂货叫卖的妇女,凑到车前拍着车窗乞讨的小孩子,甚至趁机索要小费的安检人员,一切都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陌生国度。

乌干达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我们工作的中乌友好医院位于首都坎帕拉市的纳古鲁区,居住的营地与医院仅一墙之隔,条件简陋,经常缺水停电。当地疟疾、霍乱、艾滋病等传染病肆虐,加上时有地区性骚乱甚至恐怖袭击等威胁,给医疗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和危险。但我们的医疗队队员们早已做好充分准备,将在一年的工作中尽自己所能为乌干达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展示中国医生形象,传播医学知识,讲好中国故事。

我作为医疗队的翻译,更是大家的“一双眼”、“一张嘴”,必须最先进入角色,收集信息、外联内通。首先需要做的是办理医师资格认定、工作签证等工作,医疗队队员持旅游签证入境,工作地点固定在中乌友好医院,基于两国间协议,乌干达卫生部允许我们一边工作一边办理证件。先要到医师执业委员会做医师资格认证,提交在国内公证过的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职称证书和无医疗事故证明等,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还要对各位医生进行面谈,以确认他们的英语水平。拿到医师资格认证之后,才能向移民局提交工作申请,等待审核。在努力协调之下,所有队员都及时拿到了乌干达移民局颁发的工作许可,没有出现签证逾期现象或无证行医等现象,让大家打消了紧张和顾虑,专心致志地工作。其次,医疗队部分队员英语基础较差,和当地患者交流存在一定障碍。我每天都陪不同的医生出诊,当其他医生有需要时及时赶到他所在诊室协助翻译,有时一个上午要往返门诊楼--住院部--检验楼好几次,还要随同进入手术室,帮助医患之间和本地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并协助完成医疗文件的记录。为了帮助队员们渡过语言难关,我利用业余时间为队员培训英语,根据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实际场景设计内容,帮助队员练习口语会话,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英语水平和工作效率。另外,我积极沟通大使馆经商处和乌干达卫生部完成中国政府援乌的药械清关工作,保证了队内的物资补给,并向中乌友好医院捐赠占总量70%的药械。

尽管我们已经对当地落后的医疗器械和设备有所预期,但中乌友好医院的设备和卫生条件比我们想象中更差,连最基本的无菌操作都很难做到。很多门诊患者的病历本上都记录着HIV阳性,医生们工作时不得不戴两层外科手套,特别是做针灸治疗时,要格外注意不能被银针刺伤。手术日早上九点,中方的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按时到达手术室,却只有清洁工正在用洗衣粉和漂白水清洗地板,病人和护士都还没有出现,我甚至在手术室的墙上看到过一只大蟑螂爬过,而本地医护却习以为常。耳鼻喉门诊最常见到的病例就是外耳道感染,其原因多数也是因为卫生条件差所造成的,我们的耳鼻喉医生帮一名外耳道化脓听力受损的患者清洗完耳道,他突然觉得听得清楚了,激动得当场要给医生下跪。这一切,让我们有感于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幸福,也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祖国对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更加理解我们所进行的这项工作产生的重大意义。

2018年10月,一位中国同胞在中非共和国遇袭,病情危急,经两国使馆协调后转运至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Case医院抢救。驻乌干达使馆迅速组织医疗队队员成立了由队长、翻译、麻醉科专家组成的应急工作小组,通过网络传来的病历资料对患者伤情作出了初步评估,并详细考察了Case医院的救治条件,提前安排好救治工作。在患者抵达Case医院后,医生立即对其进行相关检查,初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头颅开放性外伤、胸腹联合伤、腹部探测脾脏切除术后和失血性贫血。患者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生命垂危。根据患者伤情及检查结果,医疗队专家与Case医院商议了救治方案,积极与院方沟通手术方案,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经过数日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医疗队配合Case医院进行了头部、下颚、骨盆三部位的联合多学科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协助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为驻外中资企业、当地华人华侨提供医疗服务、医学咨询和健康保障也是医疗队的重要工作。非洲传染病肆虐,疟疾、霍乱、伤寒等在国内几乎绝迹的传染病在乌干达都是家常便饭。不少华人感染疟疾却因拖延诊治,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甚至罹患脑疟而失去生命。我们协助中国海关总署为华人华侨接种伤寒疫苗,完成了《预防埃博拉知识问答》、《乌干达主要传染病介绍及预防》等宣传手册,并利用公众号平台、媒体和讲座方式等向广大华人华侨传播预防保健知识。与乌干达西部接壤的刚果金是埃博拉的主要疫区,201961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乌干达西部卡塞塞地区确诊15岁男孩感染埃博拉病毒,后患者不治身亡,医疗队在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的领导下与中国疾控的公共卫生专家成立了应急小组,申请了一批埃博拉防控物资,做好与病毒战斗的准备。降低了旅乌华人华侨的恐慌,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一年来,共诊治在乌华人华侨1742人次,参与救治华人华侨61人次,协助善后处理3人,协助跨国救援1人。医疗队队员们牢记使命,克服种种困难,一次次战胜病魔和死亡的威胁,出色的工作得到新华社、乌干达主流媒体的报道,获得大使馆和乌干达卫生部的表彰。

在中乌友好医院工作期间,医疗队共完成门诊总数9400余人次,手术240余台次,中国医生还负责临床带教,开展教学查房,参与疑难病例会诊等。腹腔镜外科专家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设计了两次腹腔镜技术理论培训及两次临床技术培训,以便当地的初、中级医生深入了解了腹腔镜技术的操作规范及操作过程等,我全程协助完成英文版课件制作及课程培训。距坎帕拉市区近200公里的金贾医院是1983年至2012年援乌干达医疗队工作生活的地方,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医疗队不定期组织到金贾医院开展巡回医疗,采用门诊和培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给予技术指导及帮助,并捐赠药械。医疗队还与驻乌干达中资企业联合到乌干达山村进行义诊,为当地人民筛查疟疾、分发药品,医疗队共诊治患者近2000名,我和吕东医生为500余位患者提供了针灸治疗,得到了当地人民的赞誉和认可。

除繁忙的翻译工作外,我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专业--针灸理论教学和临床治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指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并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要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我发现在缺医少药的非洲,针灸以其神奇的疗效深受当地患者欢迎。有一位因脑卒中两年余导致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并伴失语的患者,在坚持长期针灸的治疗下,目前能在搀扶下行走并用简单的单词与家人交流,虽然构音还比较模糊,但足以令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激动。有许多备受疼痛困扰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疼痛明显得到改善,纷纷把自己的家人朋友也带来进行治疗。随着针灸的名气逐渐加强,很多患者和当地医护人员都会好奇的询问,小小的银针内是不是藏着什么药水,为什么能治疗疾病?本着推广中医药技术、传播医学知识的目的,我在中乌友好医院组织开展了三次针灸培训,讲授针灸的基本原理、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参加培训的人员除中乌友好医院的医护人员外,还有从金贾医院和其他医院赶来的学员,培训结束再安排学员到临床跟诊,不少学员都能记住十余个常用穴位的名称和定位,还能用银针完成基本的进针操作,开心得竖起了大拇指,希望能到中国进一步拜师学习。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遥远的非洲,我始终以“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要求自己,将“耐得平淡、舍得付出、守得初心”作为准则。援乌期间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始终牢记“不畏艰难、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牢记组织和领导的重托,始终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勤奋敬业、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好评,在任期结束时获得乌干达卫生部颁发“优秀翻译”奖励。

我国现在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珍惜当下,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名,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虚怀如谷,谦恭自守。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我们应当用一颗医者仁心,热忱为患者服务,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用精湛的知识技能,传道受业,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方向;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农工党爱国革命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提高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为医疗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 © 2019-2024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8楼 邮编:65003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6623号-1
技术支持:云南启享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 © 2019-2024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4号8楼 邮编:65003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6623号-1
技术支持:云南启享科技有限公司